
臂搁[ bì gē ]
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,也称腕枕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臂阁”。俗称手枕。用毛笔书写时用以搁置腕臂者。
引清 刘銮 《·濮仲谦江千里》:“苏州 濮仲谦 ,如、酒杯、、臂搁之类,一时。”
清 《·三》:“又余在 时,见故大学士 温公 有玉一片,如掌大,可作臂阁。”
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·雕工》:“余尝见 士元 製一象牙臂搁,刻渡。”
竹臂搁一般都是用一节竹子剖开制成,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一尺,宽度大约为七八厘米。——《百科》


古人写字画画皆用毛笔,悬腕写字久了,腕部酸麻,这时用臂搁垫着,手腕能舒适很多~
用笔墨挥洒也容易迸溅,古人服饰长衣大袖,用臂搁以阻隔,与画作保持距离也能有效防止沾污衣衫
臂搁多用竹子制成,夏季的时候手腕枕用有清凉消暑的作用
古人还在臂搁上作画,用以赏玩,还有在上面镌刻诗文以明志~
它还能做镇纸,以防宣纸轻飘飞扬~
古代文人的文房四宝是:笔墨纸砚!服务于~笔墨纸砚的周边还有很多如“臂搁”这样的文房雅器。小而巧极致精美耐把玩,流传至今备受现代人追逐收藏~



《长物志》、《考槃馀事》、《竹人录》等古籍中都称其为“秘阁”。在古代,“秘阁”本是对禁中藏图书秘记之所的称呼,指的是内府的一个图书档案机构,汉以后都由秘书监掌管。“秘阁”一名后来又成为尚书省的别称,尚书省在汉魏时是皇帝的秘书机关。大概在纸张发明以前,皇家所藏的图书秘记大都只是一些刻写有文字的竹木片,而这种藏在秘阁中的竹木片后来也被代称为“秘阁”。故明代竹刻家刻制了文饰、用来枕臂的竹片也沿用了“秘阁”一名。明清以来大量刻制出来的竹秘阁,因其基本用途是搁臂,而不再是记事存作档案,又“秘阁”与“臂搁”音相似,故现在只称“臂搁”,不再叫它“秘阁”了。——《百科》

臂搁的材质很多,其中以竹雕的最为常见。
还有其它材质的黄杨木、紫檀、紫砂、小叶紫檀、鸡翅木、红酸枝、象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