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浒传》里的梁山好汉都是粗人,不怎么读书,出谋划策都依赖一个读书人,这就是腹黑军师吴用。吴用的官方诨号叫智多星,还有很多好汉喜欢称他为吴学究。
梁山好汉之所以称吴用为吴学究,其实有一定的考虑。学究这个词,转来是专门名称,出自唐朝的科举制度。

唐代科举,分进士、明经等科,进士难考,也受人尊敬,相当于现在的全日制学历,明经相对简单一点儿,尊敬程度次于进士,类似于现在的在职学历。
明经分为五经、三经、二经和学究一经这几种。经,指经书,儒家的五本经典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被称为五经。
参加科举考试的人,要是能够精通五本,就叫学究。
据《谷山笔麈》记载,宋神宗时改革科举制度,参加进士考试经义论策,考中的分为五等:
第一等和第二等“赐进士及第”;
次之“赐进士出身”;
再次“赐同进士出身”;
最后一等“赐同学究出身”。

后来,“学究”作为书生的美称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。随着词意的变迁,“学究”也渐渐由褒义变成了贬义,人们把读古书,食古不化的人称为“老学究”“村学究”。
吴用为什么被称为“学究”?因为他只是个村里教书的先生,没有功名,好汉们尊敬他,只能叫“吴学究”,而不能说吴进士。否则叫吴用为吴进士,就像当面打脸一样,时时刻刻提醒他没有考上进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