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疾苦的疾是什么意思(“疾”:中了?中的是箭不是奖)


疾:中了?中的是箭不是奖!


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·汉申说:“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。”在疾病无处不在的人类历史长河中,不同时期遭受不同种类疾病的困扰。

在古代,在甲骨文时代的商朝,战争或许就是一种常态,今天你遭受敌人攻击,明天你们或许就报仇雪恨攻打敌人,而当时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弓箭,毕竟这是一种不接触就能远距离杀伤敌人的“尖端武器”。弓箭的广泛使用,也使箭伤成为一种常见的伤痛,于是有人就造了“疾”字。

“疾”的甲骨文字形是

金文是

小篆是


“疾”的甲骨文字形由表示人的“大”和表示箭的“矢”组成,看上去像一只箭正好射中一个人的腋下,腋下中箭,就是受了箭伤,由箭伤引申为“外伤”、“受伤”、“疾病”之义。人们常用“离弦之箭”表示快速之义,“疾”字中含有表示箭的“矢”,由“矢”离弦后迅速、急速之意,引申出“快”、“急速”的意思。中箭受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,“疾”又引申出“痛苦”之意。此外,还有祸害、缺点、疾苦、憎恶、担忧等引申义。


“疾”字的金文字形延续了甲骨文的形体,但到春秋时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“疾”字中的“大”被换成“疒”(读nè)。


与“疾”近似的是“病”,有人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,“疾”轻“病”重,两者有病情程度上的差别。其依据是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,扁鹊曰:“君有疾,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桓侯曰:“寡人无疾。”扁鹊出,桓侯曰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”居十日,扁鹊复见曰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不应。扁鹊对蔡桓公的病情由“疾”到“病”的称呼变化,反映了两者的差别。


也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,认为两者在“生病”的意义没有轻重之别,都既可指重病,也可指一般的病。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:“管仲有病,桓公往问之。”《知接》:“管仲有疾,桓公往问之。”同一件事,有时用“病”字,有时用“疾”字,可见这两个字没有轻重之分。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:“子培疾而死。”有“疾”而死,可见“疾”并不是轻病之意。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,“病”的本义是病情加重,而“疾”则无此义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站长QQ: 8786 8862 Copyright © 大千世界百科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