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,那时的美国刚经历了1929年国内经济危机,罗斯福新政,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,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,卷入二战,战争唤醒了庞大的美国军事工业,新建立起的自由企业制度还很不完善,国内政治,经济腐败之风甚嚣尘上,其恶劣后果相当惊人,甚至波及到了监狱。就像影片中提到的纳税制度,就是最明显的例证,故事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徐徐展开的,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存在的社会弊端。
故事情节
故事发生在1947年,银行家安迪·杜弗兰,因为他的妻子与高尔夫教练出轨,他在酒醉后本想枪杀他们,但是他没有下的去手,并将枪扔到了河里,巧合的是那晚刚好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,最终安迪却被法院误判终身监禁。就这样他被指控谋杀罪投进了肖申克监狱,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要面对高墙了却残生,影片就此拉开了帷幕。
瑞德是肖申克监狱中的“资深权威”,他于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,数次假释都未能获允。多年的牢狱生活,已经使他成为无所不能的神通,你想要的东西,只要你付得起钱,几乎没有他搞不到的。总之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他做不到。每当有一批新囚犯来的时候,监狱的狱友们总忘不了穷开心地赌一赌哪个“瓜怂”最先过不了高墙内第一夜的坎,会在夜幕降临后因精神崩溃而嚎啕大哭。瑞德认为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不会挺过去而“中彩”,结果神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,难熬的第一夜,安迪沉默有加,悄然无声的意外让他输掉了两包烟,同时也使瑞德对安迪刮目相看,并一下子对这个年轻人感兴趣起来。
初来乍到,安迪在监狱里表现得特别冷峻,以致入狱很长时间,他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,更不用说与他人沟通交流了。在狱中,安迪是那样的从容淡定,他在院子里若无其事地走来走去,就像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一样。在小说原著中,瑞德是这样说的:“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,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,他的眼光从来不显呆滞,他也从未像其他犯人一样……”一个月后,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鹤嘴石锤,当然了,他想雕刻一些小玩意以应对漫长的岁月,打发无聊的时光,并保证自己有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,不会连累别人。之后,安迪又搞到一张海报贴在了自己牢房的墙上——一幅掩饰救赎之路出口的影星丽塔·海华丝的巨幅海报。
一次,安迪和其他几个狱友偶尔获得了一次狱外修理楼顶的劳动机会,他无意间听到监狱长在讲最近遇到税务缠身的头疼事,安迪提出可以帮助狱警队长赫德利逃税,报酬是逃税成功后,他和一群狱友们每人得到3瓶啤酒的奖赏。影片画面一转,狱友们喝着赢来的啤酒,短暂忘记了自己的身处境地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正如瑞德所说,“阳光洒肩头,仿佛自由人,我们就像造物主一样自在”。那一刻,安迪也尝到了“自由”的惬意与快感。瑞德猜测说,安迪只是借用这瞬间的偷闲,来咀嚼回味自己以前酣畅淋漓的自由。利用一次查房的机会,典狱长诺顿递给安迪一本《圣经》,并告诉他“救赎之道,就在其中”,影片结尾安迪将石锤藏在《圣经》中,令人唏嘘的是,可真是救赎之道,就在其中呀!
不久,他被派去接替一名即将假释出狱的老人布鲁克斯,总揽监狱财务,安迪为扩大图书馆的规模,每周给州政府写一封信反映情况,历经六年的不懈努力,愿望最终实现。当安迪收到政府寄来的书时,发现其中还有一张唱片,于是他置监狱里的规定于不顾,通过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莫扎特的《费加罗的婚礼》,给死灰般沉寂的监狱带来一缕春风,一片暖阳,音乐响起,狱友们驻足倾听,陶醉在前所未有音乐享受之中。那一刻,安迪是满足的,只见他坐在椅子上惬意地沉浸在古典音乐的美妙之中。为此付出了一个月的囚禁,安迪却从未对此感到后悔过。在安迪的长期坚持下,州里最终决定给肖申克监狱每年800美元的补助,安迪终于如愿以偿,用它买来各类旧书和唱片之类,将那小小的储藏室打造成了监狱里最令人称道的图书馆。
这期间,安迪还帮助狱友辅导文化考取高中文凭,特别是以帮助典狱长洗钱为契机,慢慢打开了肖申克救赎的通道 。
安迪就这样在狱中忙忙碌碌,不知不觉度过了19个冬夏,一个名叫汤米新罪犯的到来,如风拂杨柳死水微澜。那是一个因盗窃罪被捕的小伙子,在安迪帮助他考取了大学文凭。之后他对安迪心存感激而又生好奇,他好奇安迪到底为什么在这里长期关押。当瑞德对他说了真相以后,他一下子愣住了,若有所思,于是上演了一幕暴风雨来临前的电闪雷鸣,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,汤米回忆,他在其它监狱服刑时,遇到了一名脾气暴躁的囚犯,那个囚犯说他杀了一个高尔夫教练和他的奸妇,最终却是一个儍呆的银行家替他顶罪......,是的,这惊天秘密的发现如晴空一声炸雷,使得安迪燃起了重生的希望。
安迪一下子坐不住了,他来到典狱长的办公室里,说明了刚刚发生的一切,要求典狱长要重新审理案件,毫无疑问典狱长拒绝了他的请求,因为典狱长清楚,自己洗黑钱的流程就是安迪操做完成的,他想要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。要是安迪出去,洗钱事情一经暴露,自己就可能不是他们的上司,很可能和他们成为狱友,乃至丢掉性命。安迪作为犯人就无法揭发其罪恶,典狱长劝说安迪丢掉幻想,让他老老实实待在里面。安迪一下子被激怒了,情急之下一下子说出不利于典狱长的话,结果被罚了一个月的独囚。
随之典狱长利用职务之便,枪杀了提供线索的汤米。安迪在这一个月的思考中看清了典狱长的虚伪面目,一气之下决定不再替他做事。而典狱长诺顿不仅虚伪,而且歹毒,在套出安迪的真实想法后,先是对安迪一顿毒打并再次关了他一个月禁闭,这一个月,安迪大悟大彻,彻底清醒了只要典狱长还在,他是永远不会出去的,在肖申克要想得到救赎,只有靠自己。
一个月的禁闭结束后安迪出来了。他第一次跟瑞德讨论起,如果他能出去,他会去墨西哥的圣华塔尼欧,在那儿,他可以开个旅馆,买个渔船出海打渔,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之类的话,瑞德并没有信以为真。临了他还给瑞德留了东西,等瑞德出去就到指定的地点去取。
瑞德听说安迪白天向狱友要来一捆绳子,他一直担心晚上安迪会不会自杀。果不其然,第二天早上点名时,安迪·杜弗兰真的不见了!见鬼!在小小的囚室中竟然不见了!在典狱长的雷霆震怒中,抓起窗台上的小石头砸中了墙上的海报,空的?就在海报被掀起的一刹那,一条安迪的救赎重生之路映入众人眼帘,安迪真的越狱了!千真万确!
原来他在下班回来时,换上了典狱长油光闪亮的皮鞋,将典狱长的西装穿在了囚服的里面,他在熄灯后将救赎生命和魂灵的物证,全部收拾好装在了防水袋子里,用绳子栓在了自己的脚上,爬出挖了十九年的高墙,穿过长达500码满是污水的下水道,逃离了这座本该不属于他的监狱。当然,他把“顶头上司”典狱长洗钱的账本早已调包,带出去后寄给了报社作为诺顿犯罪的直接证据,并带着不存在的身份证,取走了典狱长“苦心经营”的37万美元,典狱长最终知道自己在劫难逃,在恐惧失望中畏罪自杀。
瑞德在出狱后,按照先前安迪告诉他的话,来到巴斯克顿的那棵颗树下,并且在树下的石头堆找到了一些美钞和一封信。信中有这一句安迪写道:“Remenber , Red , hope is a good thing ,maybe the best of things.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.”大意为:瑞德请记住,美好的希望,或许是世间至善,因其美妙而永恒。
怀揣希望,瑞德踏上了和老朋友相会之路。他写道:“我想唯有自由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兴奋,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,奔向不确定的未来。我希望安迪在那儿。我希望能成功跨越美墨边界。我希望我能见到我的朋友,和他握握手。我希望太平洋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。我希望……”故事的结尾,瑞德与安迪在边境的海边终于如愿以偿再次相逢。
感想随记
《肖申克的救赎》启示我们:人生最重要的是希望和信仰,她是在支撑我们在最煎熬岁月顽强地走下去的唯一支撑与引领,希望真的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。有时无论置身于黑暗的逆境,抑或面对人生的低谷与苦痛,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最初选择,不放弃不抛弃,满怀希望,就可能绽放生命中的精彩,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。张艺谋电影《一秒钟》,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。希望是春天万物渴望甘霖的郁郁青青,希望是夏日杨柳渴望清风的枝条婀娜摆动,希望是金秋累累硕果,人们内心喜悦的升腾,希望是寒冬雪地里孩子们追逐的欢呼与笑声,希望更是黑夜里寻找光明的眼睛,正如书中安迪所说:“ hope is a good thing ,maybe the best of things.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.
狄更斯说过: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,克服我们人性中的懒惰,我的明天我做主。而安迪就是用一把锤子,一复一日,历经十九年,每天利用一点一点儿的时间把监狱的墙凿透,和旧污水处理厂连通,最后成功越狱的。之前安迪谈到希望的时候,瑞德说:“Hope.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.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. Its got no use on the inside. You better get used to that idea.(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,希望能把人弄疯,希望无用在监狱里,你最好认命。”也许放弃自我,一门心思认命,真的就不会有失望,不会有苦痛,我想不痛苦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,也就没有安迪最后的自我身心救赎,真正的自由。求人不如求自己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。起点不同,背景各异,哪怕再落魄,也要努力去改变。前面读过,掉到枯井中的一头蠢驴尚可自我救赎,况乎我们!
自由、希望、坚持、努力、救赎,这些美好向上的信念,我们都应该一直牢记心怀。唯如此,我们才能不辜负青春年华,享受世间的每一刻精彩瞬间。